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采购、部署、使用、维护,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过程涉及设备的硬件、软件、安全、数据等方面,旨在确保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同时实现价值。
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运行良好,无故障,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及保养,有时甚至只将设备能否运转作为判断设备是否完好的依据,且维修均是故障后维修,局限性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是贯穿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设备从设计及选型购置、投入使用到最终报废及再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前预判,做到预防性维护维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实现从设备的需求规划到回收利用等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出设备的价值,同时也促进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提高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水平。因此在设备管理阶段,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的管理与把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充分发挥设备作用,强化设备保养维护。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特点及目标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也称为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指设备从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停运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能够覆盖设备全方位的管理。从本质上讲,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门全新的技术类型,能够实现对于设备的前期、使用中及后期的全过程管理,这样加强了对于设备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充分掌握设备各个期间的使用价值,以及在投入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进而实现设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益。因此,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开展对于设备的管理可以强化管理成效,有效促使设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点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维护管理反映了设备的物质运行情况。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资产管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从采购到维护保养及改造,再到报废等过程中都需要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重点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从而体现出设备的价值。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经济及相关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与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及更新、报废与再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取得设备综合利用率最高的理想目标。
设备管理存在的难点
1. 点多、线长、面广
目前,很多企业设备分布都比较分散,如长输油气企业,每个站场和阀室之前相隔距离较远,而且敷设到的点也比较多,设备种类也比较多,这样给设备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企业组织设备全面检维修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地点较为分散且涉及区县较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赶路,用来开展设备检维修的时间有限。
2. 大型和专用设备较多,使用难度大,人员配备及相关培训不到位
很多能源化工企业涉及的压缩机等大型专用设备较多,使用和维护保养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和考核,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由于人员紧张或相关培训不到位,会出现设备操作不当或维护保养不到位而造成设备停用。
3. 数据有效性要求高,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量大
很多企业对仪器仪表及计量设备的数据有效性要求特别高,需要实时确保仪器仪表和计量设备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定检及校验,确保仪器仪表和计量设备合法合规,运行良好。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 设备采购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在新项目计划或由于国家标准更新需对设备进行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购置计划后,向物资采购部门提出设备采购清单请,明确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企业选择多家供应商进行洽谈或者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比较报价、设备技术参数及所提供的各项配套服务,综合考评确定设备的供应商。
考虑到今后设备长期使用的情况,所选设备需经过一定的实际生产运行考验,证明性能优良;维修性好,零部件通用性、互换性强,结构合理,备件采购周期短;能耗低,安全装置齐备可靠,对环境无污染(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经济性好,性价比高。
2. 安装调试及验收
设备采购到位后,由于设备在装箱及运输过程中的不可控性,首先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对新设备的包装情况、完好程度、配件种类和数量、使用说明书、设计资料及产品合格质量证明资料等逐一查验。对国家规定需检定的精密仪器仪表及计量等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及校准。开箱验收无任何问题后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调试过程有单台设备的调试和多台设备的联合调试,并对其进行状态及功能验收。
3. 使用及维护保养设备
交付使用后,实行定机、定人、定职责的“三定”管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人员应严格遵守企业相关规程,做好设备防冻、防凝、保温、防腐、堵漏等工作,并持证上岗。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重视现场管理,加强设备经济管理,合理制定运行、维修方案,提高设备利用率、完好率,降低泄漏率,对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实行“特级维护”。根据设备分类特点及使用情况开展设备的维护保养,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小修、中修(项修)、大修理。设备维修及维护保养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及企业规定的设备维护保养手册等规定执行,做到安全、优质、高效、环保、节约。
4. 设备更新及改造
设备使用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检测、修理、改造技术,适时进行设备更新,不断提高设备性能。企业可结合实际,按照技术先进、生产高效、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绿色节能的原则,根据生产需要,开展设备的改造更新。改造、更新设备时要注重质量和性能的改善,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既要考虑性能的先进、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安全、节能及环保要求。
设备的更新、改造需根据其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确定,当设备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对进行更新或改造:
①主要零部件磨损严重,经过多次大修后技术性能无法满足工艺要求,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②虽然磨损不严重,但技术状况差,效率低或经济效益差;
③经大修后能恢复技术性能,但大修费用超过原值 50%。
5. 设备报废及再利用
设备报废处理阶段主要工作重点是做好资产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完全充分的得到了利用。当设备已达使用年限,首先需要使用部门进行报废申请,再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鉴定来确定该设备已达到报废条件,最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对该设备的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由公司批准进行报废后则进行设备下账、核销、回收和处置。设备报废及再利用整个过程需要真实透明,必要时需现场核实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对可以重复利用的配件予以明确,回收再利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可利用价值。
完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建议
1. 重视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认识到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方面的的重要性,采购合法合规、完好有效的设备,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安装调试,是整个生产工艺安全、平稳、可控运行的先前条件。
首先,在开展设备规划以及可行性研究时,需要相关工艺、自控、电气、仪表等设备相关专业工程师的提前介入,进行把控,从而最终确定设备的采购计划;其次,在工程建设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计划接管设备管理的人员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一并成立工程建设项目组,从而使接管设备人员即可了解工程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情况,也可严格把控设备安装及设备资料的移交,对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期设备交接管理及技术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强化设备基础信息管理
强化设备基础信息管理同样也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设备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对了解企业设备运行及完善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设备基础信息管理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
①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企业需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从前期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到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保养及维修,再到报废及再利用,每个阶段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才能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提高设备利用率与完好率,使设备的可利用价值得到充分应用。在设备使用中,需充分秉承以维护保养为主,以设备维修为辅的重要原则,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在设备使用与操作阶段的点检与日常维护,同时充分明确设备的保养维护责任,严格落实“三定”管理,以规范且严谨的制度来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使设备能够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为企业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价值与效益。
②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在设备投入使用时,需要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通过建档管理可以保障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也是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实际当中,设备的技术档案是设备在采购、使用、维修以及改造期间所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其中包含了厂家所提供的说明书以及图纸等原始资料,同时也囊括了设备在投入使用阶段生产运行、维护保养及维修等各项技术资料。使用单位在建立完善设备档案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健全设备单机卡片、动密封点卡片和静密封点卡片、润滑图、密封点图、设备台帐等基础信息,与单机设备档案一并保持,从而建立健全设备“三卡、两图、一帐、一档案”。通过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基础信息,可以为设备管理的规划、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搭建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目前有的企业设备档案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生产运行及日常维护保养等管理还停留在依靠人力进行管理的阶段,管理难度较大。开展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实时动态管理,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需要包含设备前期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设备运行及维护保养等众多平台的数据共享与支持,从设备管理的前端业务开始到报废结束,对设备全过程实施综合管理,需集成设备验收、设备台账管理、设备档案管理及设备知识库、设备缺陷管理、设备事故(故障)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附件管理、设备润滑管理、设备动静密封管理、设备巡检(点检)管理、设备报表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等众多功能,可及时全面地掌握设备状况。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设备台帐为基础数据,将设备分为主设备、附属设备、设备附件,支持预防性维修,支持信息化管理,按现代设备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结构设计,对设备全过程实施综合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提升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来源:齐鲁设备人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工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炼油与石化专业委员会
超级石化公众号
石油化工之家公众号
油气管网与储罐区产业公众号
石化缘科技咨询公众号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护与检修网公众号
金鼎鸿宇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编辑部
《石化技术》编辑部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编辑部
《炼油与石化下游产业》编辑部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护与检修》编辑部
《化工机械》杂志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杂志
炼化及石化下游产业网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网
石化设备圈公众号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事业部
国家管网集团安全环保与运维本部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部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维协石油石化建安检维修分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化工设备防腐蚀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炼化设备中心
中国石化生产经营管理部
中国石油生产经营管理部
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
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
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