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外媒报道,巴斯夫位于德国安特卫普生产基地的发烟硫酸生产装置受损,导致该公司宣布聚酰胺6和6/6.6基础聚合物(Ultramid®B和Ultramid®C)、己内酰胺和硫酸铵的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安特卫普和路德维希港生产基地均受此影响。
近日,据外媒报道,巴斯夫位于德国安特卫普生产基地的发烟硫酸生产装置受损,导致该公司宣布聚酰胺6和6/6.6基础聚合物(Ultramid®B和Ultramid®C)、己内酰胺和硫酸铵的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安特卫普和路德维希港生产基地均受此影响。
巴斯夫发言人表示:“在例行维护期间,发现发烟硫酸生产装置存在结构性损坏。”目前生产已暂停,维修工作已经开始。尚不清楚该工厂何时能够恢复生产。
从2024年路德维希港工厂爆炸导致维生素价格暴涨到此次装置故障,欧洲基地的供应稳定性持续受挑战,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斯夫在亚洲的战略布局。2025年3月,巴斯夫再生PA6实现量产,装置位于上海漕泾基地,是全球首个商业化生产装置,年产量500吨。该技术通过化学解聚工艺,将工业边角料和废旧衣物转化为高纯度PA6,产品性能与原生材料完全一致,并获得全球回收标准认证。再生PA6与传统石油制的产品相比,每吨可以减少2.1吨二氧化碳排放,原料来源为再生产品,所以成本相对较低。
另外,2024年11月3日,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将亚洲聚四氢呋喃(PTMEG)业务整合至中国上海漕泾基地,同时于2026年前关闭韩国蔚山工厂的生产线。
小编认为,巴斯夫将聚四氢呋喃(PTMEG)业务从韩国蔚山整合至上海漕泾,并非简单的产能搬迁,而是其“深耕中国”战略进入新阶段的决定性信号。截至2024年底,巴斯夫在中国的累计投资额已突破130亿欧元,其在华业务的“本地制造、本地服务”比例高达75%以上。浦东创新园已成为巴斯夫在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这标志着对巴斯夫而言,中国已不再只是其亚洲市场之一,而是全球化工供应网络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