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密封作为工业设备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掌握机械密封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对于维持生产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机械密封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处理策略。
一、机械密封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 机械密封的常见故障表现
机械密封在运行过程中,故障主要表现为异常泄漏、异常磨损、异常振动与发热等现象。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 静压试验时泄漏: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后,进行静试时若泄漏量较小,多表明动环或静环密封圈存在问题;泄漏量较大时,则往往表明动、静环摩擦副存在问题。手动盘车观察时,若泄漏量无明显变化,通常是静、动环密封圈失效;若泄漏量有明显变化,则可能是动、静环摩擦副受损。
- 运行中周期性泄漏:这种泄漏与泵的旋转部件周期性运动有关。可能的原因包括:转子组件周期性振动、轴向窜量过大、密封端面比压不足、密封材质冷缩性较大等。
- 经常性泄漏:由密封端面损伤引起,表现为石墨端面出现均匀环状沟纹、裂痕、腐蚀坑等。辅助密封圈问题(如端面磨损、镶嵌环松脱)和弹簧故障(如转子振动、零件松动)也会导致持续泄漏。
- 振动偏大与发热:密封面得不到适当润滑冷却时,会产生大量摩擦热,导致密封面变形、橡胶圈老化、甚至热裂。
二、机械密封故障的主要原因分析
设计选型与质量问题
- 选型不当:在高温工况下选用单机械密封而非双机械密封,无法有效散热,会显著缩短机械密封寿命(物料温度超过80℃时尤为明显)。
- 材质不匹配:机械密封材质与输送介质不兼容,如普通不锈钢弹簧在氯化物环境中易发生应力腐蚀,或石墨环在强氧化剂环境中被侵蚀。
- 制造缺陷:石墨环内部气孔多、硬质合金环存在微观裂纹或密封尺寸精度超差。
安装与操作不当
- 安装不当:动静环密封面被碰伤变形、密封圈装配方向错误、弹簧压缩量调整不当、防转槽未对准防转销。
- 操作错误:
- 空转与干摩擦:泵内无物料时空转,密封面得不到润滑冷却,导致干摩擦,瞬间产生高温损坏O形圈和密封面。空转干摩擦时间超过25秒就可能导致机械密封损坏。
- 操作顺序错误:先启泵后开进口阀门,等同于空转操作。
- 物料打完未停泵:容器内物料排空后未及时停泵,导致密封干摩擦。
- 泵反转:电机接线错误或出口未装止回阀物料倒流引起泵高速反转,导致机械密封弹簧受反向力碎裂。
外部条件与系统问题-
泵轴窜量过大:机械密封要求轴向窜量≤0.5mm。过大的轴向力会使动静环接触面分离。
- 泵轴挠度偏大:尤其在卧式多级离心泵中,安装处挠度过大会使密封面受力不均。
- 辅助冲洗系统缺陷:缺乏辅助冲洗系统或设计不合理(如冲洗液有杂质、流量压力不足、冲洗口位置不当等)。
- 汽蚀现象:泵内局部压力低于液体饱和蒸汽压时产生汽蚀,冲击密封面。
三、机械密封故障的处理对策
规范安装与维修程序
- 清洁与检查:装配时应确保机械密封零部件、工器具、润滑油、揩拭材料十分干净。动静环密封端面需用柔软纱布揩拭。
- 精确安装:- 确保轴和端盖的倒角光滑,圆角砂光擦亮。
- 橡胶辅助密封圈不能用汽油、煤油浸泡洗涤,以免胀大变形。
- 动静环组装后,用手按动补偿环,检查是否到位灵活;弹性开口环是否定位可靠。
- 静环防转槽必须对准防转销。以下表格总结了不同故障现象的处理方法:

优化设计与选型- 合理选型:根据介质特性、温度、压力工况选择合适类型和材质的机械密封。对高温介质(超过80℃)应考虑双机械密封或加强冷却措施。
- 改进结构:
- 采用静止型机械密封(静环安装在轴侧,动环安装在机壳侧),可减少机械变形对密封的影响。
- 使用耐磨性好的材料,按耐磨性优先顺序选择摩擦副材料:碳化硅-碳石墨、硬质合金-碳石墨、陶瓷-碳石墨等。
- 完善辅助系统:配置合适的冲洗、冷却系统。冲洗压力一般要求高于密封腔压力0.107~0.11MPa。
改善运行与维护管理
- 严格操作规程:
- 严禁泵空转,确保泵内充满物料再启动。
- 遵循正确的启停顺序:先打开泵进口阀门,再启动泵。
- 容器物料排空前及时停泵。
- 定期检查与维护:
- 按时检查机械密封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和状态。
- 检查弹簧是否变形或腐蚀,密封端面磨损情况,辅助密封圈是否老化变形。
- 防止干摩擦与过热:
- 配置完善的密封液、冷却水和温控单元。
- 定期检查供给管线,防止堵塞。
- 对于易汽化介质,可采用冷却器或换热器控制密封腔温度。